雷玲:女,1973年10月出生,医学博士,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广西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西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6月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2007-2008年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学习一年,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完成博士课题“Th17细胞在博莱霉素致系统性硬化病伴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014年4月-2015年4月到美国休斯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研究SSc发病机制生物靶向治疗。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8年,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对各种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2007年至今主要进行结缔组织病继发肺间质病变,免疫细胞在系统性硬化病和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2项(系统性硬化症中IL-35诱导iTr35细胞分化导致Treg/Th17细胞失衡及纤维化病变的分子机制(81860292,已结题),以iTr35为基础联合Tr1调节系统性硬化症中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82060300,已完成),广西重点研发计划1项(广西系统性硬化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易感基因的研究,2024AB17049),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IL-35诱导的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硬化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区域高发疾病研究联合专项)(2023GXNSFDA026061)),面上项目3项(Th17细胞在系统性硬化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013GXNSFAA0 19135),系统性硬化病中IL-35在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016GXNSFAA380175),iTr35细胞调节系统性硬化症中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2020GXNSFAA297146)),主持广西卫生厅和教育厅等厅级科研项目9项。课题“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2014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到美国休斯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继续研究SSc发病机制生物靶向治疗。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论文“The ‘whole landscape’ of research on systemic sclerosis over the past 73 years” 发表在“Autoimmunity Reviews”, “The role of iTr35 cells i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fibrosis progression of systemic sclerosis.”发表在风湿病权威杂志“Rheumatology”,均为中科院一区。国内中华系列杂志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课题“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2014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18年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0),2018-2024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党员”,2008年8月论文“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在第一届中南六省风湿病会议上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2011年6月论文“系统性硬化病继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在第十五届全国风湿病年会上获得优秀壁报奖。2013、2019、2022年被评为广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22年获广西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投稿论文多次在全国风湿病年会中被选为分会发言,亚太风湿病年会上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