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放射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消化影像委员,中国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AI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国际学术交流部委员,广西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西医学会放射学分会MRI学组组长,广西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成员。
2001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2008.9-2013.6广西医科大学硕博连读,获影像学博士学位。2017.12-2018.12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放射科访问副教授,学习分子影像学。从事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医疗及科研二十余年。
研究方向为腹部疾病影像诊断和血液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诊断,对地中海贫血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诊断,尤其是铁过载患者肝脏、心脏铁沉积的定量诊断,研究成果目前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位。除此之外擅长腹部影像诊断,尤其是胃肠道疾病影像诊断。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3.0T和1.5T MRI定量地中海贫血心、肝脏铁沉积的对比研究”、“T1-mapping 和细胞外容积(ECV))定量铁过载导致的心肌纤维化的巴马猪模型研究”,“MRI定量评价重型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危险分级及术后疗效的研究”。
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3项:“地中海贫血肝脏铁沉积能量CT定量研究”、“T1-mapping 和细胞外容积定量铁过载导致的心肌纤维化的研究”、“MRI定量地中海贫血患者垂体铁沉积的研究”。
主持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1项:“多模态MRI定量地中海贫血胰腺铁沉积与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主持广西科技界重点智库课题1项:
主持广西高校儿童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多模态MRI定量垂体铁沉积的家兔模型研究”。
主持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基于T-PACS系统的MDT、PBL联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见习课的应用研究”:“后疫情时代留学生课程《Learning Radiology》远程在线教学的实践”。
主持广西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发展基金资助公益项目1项。
主持广西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全英重点)1项:“后疫情时代留学生课程《Learning Radiology》远程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改进”。
作为第一指导老师,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及国际多中心研究课题5项。
现为中文核心期刊《放射学实践》青年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
在SCI、中华系列及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单篇最高IF=12.679。并在北美放射学年会、欧洲放射学年会、世界磁共振大会、亚洲腹部放射学年会、日本放射学年会以及全国放射学年会、全国腹部放射学年会多次讲座、发言及展板。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入选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全国中青年影像医生“攀登计划”第五期;入选广西医科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及杏湖学者计划;入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英才”计划;获得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影像青年学者优秀奖称号,
荣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荣获2021-2022年度,广西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课堂质量奖,本科教学管理奖。
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届全国医疗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数字医疗类)银奖。
荣获第三届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双创”大赛广西选拔赛一等奖。
荣获第四届广西医科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祖)一等奖。
荣获弟一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健康医疗大数据主题赛优秀奖。
作为第一指导老师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第七届移动互联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七、八、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金奖,第七届移动互联创新大赛(广西分赛)金奖。
|